覃海洋在男子400米混合泳决赛里劈波斩浪那阵儿,我在东京水上运动中心的看台上盯得脖子发酸。这小子最后50米自由泳冲刺时,胳膊抡得跟螺旋桨似的,把第二名甩出去半米多,溅起的水花差点扑到对面泳道的选手脸上。看台上的中国观众"轰"地炸了,有人把帽子抛上天,有人举着手机狂拍,连旁边的日本大爷都跟着喊"厉害"。
镜头扫过观众席往教练席走的时候,我一眼就瞅见那个穿白衬衫的老外。他站在中国教练团最边上,个子挺高,肩宽得能扛半面旗子,白衬衫被汗水浸得有点发皱,可胳膊举得老高,手指张得像蒲扇似的使劲挥。边上中国教练拍他后背,他反手就和人家碰了碰拳头,动作实在,没那些花里胡哨的礼节。
这场景搁以前可不多见。咱中国游泳队教练席向来是"主场色"——蓝队服、红领带,教练们说话声儿大,拍肩膀的动静儿能传半泳池。可这回镜头两次切过来,第一次是他挥完手,第二次是他弯腰跟助理教练说什么,手里还捏着块毛巾,估计刚擦完脸上的水。我旁边看台有个懂行的老游泳迷嘀咕:"这老外看着面生,莫不是覃海洋新请的洋教头?"
要说覃海洋这几年的进步,那真是肉眼可见。2023年福冈世锦赛他一人拿三金,400混破世界纪录那会儿,国际泳联官网都专门写了篇报道,说他是"混合泳项目的新标杆"。可这成绩背后,光靠国内教练肯定不够。现在国际泳坛早不是"各练各的"那会儿了,美国队有澳洲体能师,英国队请法国技术指导,连日本队都跟南非教练学短距离冲刺。咱们能闷头自己练吗?显然是不能的。
那这白衬衫老外到底啥来头?赛后发布会我没挤到前排,但听边上志愿者说,这人是德国籍的游泳技术顾问,主要负责划水效率和转身动作的优化。覃海洋以前转身那会儿总比对手慢半拍,去年冬训后明显利索了,好些解说都夸他"转身像装了弹簧"。你说巧不巧?那德国老头最擅长的就是转身技术分析,用高速摄像机拍动作,一帧一帧抠细节,跟修机器似的把每个动作拆到最细。
不过咱也别瞎琢磨。中国游泳队的教练团队从来都是"土洋结合"。叶瑾指导带了覃海洋多少年?从他刚进省队就开始摸他的水感,这感情和默契哪是说换就换的?我看那老外更多是"外援"角色,就像球队请的外教,负责补国内教练的短板。就像咱做饭,家里掌勺的是妈,偶尔请个粤菜师傅来教两招煲汤,菜做得更香了,难不成还能说妈被替换了?
再往深了想,这事儿其实挺让人高兴的。以前总觉得"洋教头"是咱们求着请的,现在能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说明咱们的训练体系和成绩已经被国际认可了。就像当年刘翔请孙海平,现在覃海洋有洋顾问,本质上都是"好成绩引高人"。等过两年再看,说不定这老外走了,又能带出俩外国徒弟来学咱们的技术——这才是体育交流该有的样子。
散场的时候,我特意绕到教练席那边瞅了两眼。那白衬衫老外正蹲在地上,帮覃海洋系运动鞋带呢,一边系一边用不太利索的中文说:"很好,明天继续。"覃海洋笑着点头,两个人额头都挂着汗,可脸上笑得跟孩子似的。这场景比看奖牌还让人踏实——成绩是自己的,进步是实在的,合作是真诚的,这才是体育最有魅力的地儿。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大时代资本-专业股票配资价格-微信股票配资-在线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