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寻找爷爷刘栋材
和平年代的未了心愿
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艰难困苦的岁月也已远去,如今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在这样的和平年代里,刘栋材的后人们在了解先辈经历的同时,也一直怀揣着一个心愿,那便是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刘栋材。当年的种种离别场景仿佛还在眼前,如今刘栋材的孙子刘海云满心牵挂着爷爷,他常常会想,当年的幼童如果还在世,如今是否也儿孙满堂,过上了安稳的生活?是否身体安康,一切顺遂?这不仅是刘海云对爷爷的牵挂,也是整个家族对刘栋材深深的挂念。
漫漫寻亲路
为了寻找爷爷刘栋材,刘海云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他沿着爷爷曾经可能走过的足迹,踏访每一个地方,试图从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场景中找到一丝线索。他积极寻找健在的知情人,希望能从他们的回忆中拼凑出爷爷的过往;同时,他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认识爷爷的战友或领导,期盼能从他们那里获取关键信息。为了扩大寻亲范围,收集更多有关刘栋材的信息,刘海云将寻亲信息发布在了南阳访古寻亲平台,期待借助更多人的力量来实现这个心愿。此外,刘海云还先后前往四川省档案馆和南部县档案馆,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仔细查阅,不放过任何一个与爷爷相关的踪迹。
展开剩余86%身份与军旅履历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当山(八)分校十六总队六队刘栋材,别号庸,年龄30岁,籍贯四川南部人,通讯处南部兴隆场转。出生于四川省南部县原大王乡大井坝村(登记通讯地也有定水乡、流马乡),即现在的大王镇宝马河社区。中共党员,民国 32 年,也就是 1943 年 10 月 1 日毕业于中央军校。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刘栋材曾担任过诸多职务,如少尉排长、少尉连长、少尉站长、少尉司务长等。
1928 年 1 月,刘栋材入伍,最初在四川边防军三师六旅十二团当兵。
随后,1931 年 1 月至 1932 年 9 月,他在 24 军川康 2 师 3 旅 7 团担任少尉排长。
1933 年 8 月至 1937 年 8 月,在山西 45 军 127 师 381 团任少尉排长。
1937 年 8 月至 1944 年 1 月,于山东、湖北 45 军 127 师 379 团任中尉排长。
1944 年 1 月至 1946 年 9 月,在湖北 45 军 127 师 379 团担任上尉连长,期间还曾兼任过副营长(证明人李家英,四十七军副军长,
1950 年在南京华东军大教研队学习)。
1946 年 10 月至 1948 年 8 月,在河南 47 军司令部任上尉队员(证明人李家英)。
1948 年 8 月至 1948 年 12 月,在河南新乡 12 绥靖区物资管制站担任少校站长(证明人孟达观,1950 年在南京华东军大五总队教研队)。
1949 年 1 月至 1950 年 4 月,在四川安县 47 司令部任上尉附员(证明人孟达观)。
1950 年 1 月 1 日,刘栋材在四川什邡随 47 军军长严翊起义。
见证抗争历史的军旅生涯
刘栋材的军旅生涯充满了艰辛与荣耀。1937 年,他响应号召出川,参加了著名的太原会战,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他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为保卫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38 年,他又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
1939 年,投身于枣宜会战。
1940 年,参与豫南会战。
1943 年,参加常德会战。
1945 年,参加豫西鄂北会战等。可以说,他的足迹遍布了多个重要战场,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
1945 年 8 月,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45 军番号被撤消,陈鼎勋改任第 47 军军长,原辖第 125 师、第 127 师改隶归第 47 军。然而,1958 年后,刘栋材生死不明,从此失去了音信。
感情与经历
在刘栋材的人生中,还有一段重要的感情经历。余碧瓊(qióng),南阳县人,1926 年出生。推测在 1945 年至 1948 年间,她嫁给了四川军人刘栋材,婚后育有一子刘中德(音同,可能字不对)。1950 年,25 岁的余碧瓊跟随丈夫刘栋材来到南京,在南京华东军大(全称为: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五总队四大队十三中队学习。四川省档案馆提供了刘栋材当时参军和在华东军事政法大学学习的情况。1950 年 8 月至 1950 年 12 月,刘栋材在南京华东军大五总队三大队十二中队担任上尉学员(证明人林毅,陕西省华县人,共产党将领,少将军衔。1950 年在南京华东军大五总队任总队长)。1942 年,刘栋材在湖北均县军校第十八期步科受训,由负责人徐祖贻介绍入党,刘连科介绍入奋军队。据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编的资料显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当山(八)分校第十八期第十六总队四川籍同学录收录 181 人,其中就有刘栋材的名字。在河南期间,刘栋材还曾担任过郑州车站联络组组长。1946 年 10 月 17 日,在山东大洋湖,他被解放军俘虏,在大军区部学习了 29 天,之后被放回。
从档案中拼凑过往
刘海云在南部县档案馆查到了爷爷刘栋材当年起义时的个人信息,这份珍贵的资料详细记录了刘栋材参军时到过的地方。
1930 年 2 月至 1931 年 1 月,刘栋材在四川流马镇当队丁;1932 年冬至 1934 年春,在四川眉山二十四军任中上士;1934 年春至 1934 年 10 月,27 岁的他在四川眉山二十四军任少尉司务长;1934 年 10 月至 1935 年 5 月,在四川郫县二十八军当兵;1935 年 5 月至 1937 年 10 月,在四川三江镇二十八军任中士;1937 年 10 月至 1938 年 2 月,在山东滕县四十五军任中士;1938 年 2 月至 1940 年 4 月,在湖北樊城四十五军任少尉排长;1940 年 4 月至 1940 年 12 月,33 岁的他在湖北青覃四十五军任中尉排长;1940 年 12 月至 1942 年 10 月,在湖北均县军校八分校受训;1942 年 10 月至 1943 年 2 月,在湖北贫民店四十五军任中尉排长;1943 年 2 月至 1945 年 10 月,在湖北青覃四十五军任上尉连长;1945 年 10 月至 1946 年 10 月,在湖北襄阳四十七军任上尉连长;1946 年 11 月至 1947 年 2 月,在河南漯河十四军任总队上尉附员;1947 年 2 月至 1948 年 10 月,在河南郑州四十七军任上尉附员兼郑州车站联络组组长;1948 年 10 月至 1948 年 12 月,在郑州黄河桥任物资管制站少校站长;1948 年 12 月至 1949 年 1 月,在南京陆军执训处任?训队员;1949 年 2 月至 1949 年 5 月,在四川重庆四十七军任上尉附员;1949 年 5 月至 1949 年 8 月,在四川丰都四十七军任团部连长;1949 年 8 月至 1950 年 4 月,在四川安县四十七军任上尉附员;1950 年 4 月至 1950 年 8 月,43 岁的他在常熟华兵团随校任上尉学员;1950 年 8 月至 1951 年 2 月,在南京华东军大五总队任上尉学员;1951 年 2 月至 1951 年 10 月,在皖北华东军区教导团任学员。
分离与失联
长年的军旅生涯让刘栋材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患上了心脏病,无法再参加野战任务。1950 年时,他就表达了希望转业到地方做行政工作的想法。后来,在 1952 年,他如愿回到了四川南部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妻子余碧瓊和儿子刘中德(音)却没有与他同行。据老一辈们讲述,在两人分开前,他们也曾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大环境。由于余碧瓊是共产党员,她能给儿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于是两人计划暂时让母子回到河南南阳。可谁也没想到,这一分离竟成了永别。1958 年后,刘栋材便生死不明,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再无任何消息。
用不放弃的期盼
如今,刘栋材的儿子刘中明,孙子刘海云,依然对寻亲一事充满希望,他们期待着南阳本地热心人的牵线搭桥,也渴望能有人提供关于刘栋材的线索。他们下定决心,即便寻亲之路如同大海捞针般艰难,也绝不放弃。因为刘栋材是他们的亲人,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们在这条充满未知的寻亲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
发布于:四川省大时代资本-专业股票配资价格-微信股票配资-在线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