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导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导航),有这样一位历经时光淬炼始终坚守初心的技术带头人。他用一双巧手和一片赤诚,在装配一线默默耕耘十九载,用百分百交付和百分百合格,诠释着新时代技能人才对使命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卓越的执着。他就是202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钱得顺。
从青工到工匠:
以“钉钉子”精神扎根一线
2006年,带着对兵器工业的热爱与敬仰,钱得顺走上了北方导航总装分厂的军工装调岗位,从此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
初入工厂时,作为一名学徒工,钱得顺每天重复着基础装配,但正是这份“枯燥”让他领悟到匠心的真谛。他说:“一个零件的精准,可能就决定了最终的胜负”。
为了提升精密装配技术,他白天在车间实践,夜晚研读《机械原理》和《智能制造手册》,利用周末时间自费进修装配工艺提升课程,一钉一铆地夯实基础。正是这种“钉钉子”的精神,让他从生涩走向精湛,逐步成长为业内公认的“装配王”,凭借“零失误”的装配记录为公司树立质量标杆。正是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使他完成了从青工到工匠的蜕变。
在工作中,钱得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攻下了一道道“卡脖子”的难关。
2010年,北方导航启动某型航空科研项目攻关,这是国内首次研制的高难度设备,当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没有配套的设备,甚至连工具工装都只存在草图之上。面对技术“无人区”,钱得顺主动请缨,白天装配和拆解,夜晚试验和修改,他凭借“总得有人先迈出第一步”的理念,用废旧产品自制调试工装,反复拆装调试37次后,终于将动平衡精度控制在50毫克,远超设计目标,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这项被命名为“钱得顺动平衡调试法”的创新成果,不仅攻克了关键技术壁垒,更使制造成本节约100万元,成为国产替代征程的关键一步。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让技艺薪火相传
2013年,钱得顺担任航空班班长,完成了从技术能手向技艺传承者的身份转变。面对窄小空间打保险丝的难题,他总结出“航空紧固件四步操作法”,并在班组内推广使用,将经验型操作转化为标准化流程,班组效率提升40%以上,获得集团级的技能改进与工艺攻关获奖项目。
2020年5月,钱得顺牵头成立创新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及北京市工业(国防)工会产业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将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一线职工的“智力引擎”。通过揭榜挂帅机制解决生产难题,成功孵化工艺创新项目80余项,申请国防专利1项,获得行业级管理创新2项,实现降本增效500万元。
在工作室团队建设上,他根据不同项目需求,牵头组建攻坚小组,确保项目的高效推进,定期开展技术研讨会、经验分享会,形成了高效、严谨、创新的团队氛围。
钱得顺还精心制定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师带徒、组织内外部专家培训、协助青年人才参加技能大赛与行业交流活动等形式,先后培养出6名技师、2名大学生班组长,为公司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从应用者到破局者:
让智造赋能新产业
今年,钱得顺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面对荣誉,他没有沾沾自喜,回望自己19年来一步步走过的装配之路,他感慨道:“是组织成就了我,我只是一个每天都在努力进步的一线装配工人。”这份朴素正是他心中对事业最深的敬畏,对岗位最真的热爱。
19年来,钱得顺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参与完成多项工艺攻关和智能制造转型。他一次次改善着工艺方法、改进着工艺工装、完善着产品布局,新型工艺的突破有他攻关、新型技术的产生有他主导、新型材料的应用有他参与、新型设备的选型应用有他尝试、新型信息化管理应用有他建议。他见证了企业从老厂房向智能产线的跨越,也亲历了中国装备制造从追赶到引领的转变。他常说:“一颗螺丝钉虽小,但经得起风浪,撑得起梦想”。那些看似重复的操作背后,藏着无数次迭代与突破,也镌刻着技能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执着追求。
从手握扳手的装配工到执掌智能产线的“能工巧匠”,钱得顺用19年的坚守诠释了“劳动创造价值,匠心铸就辉煌”的内涵。他将继续在技术深耕中突破极限,在人才培养中接续传承,在企业发展中再立新功。
(劳动午报记者 马超 通讯员 王洪燕)
大时代资本-专业股票配资价格-微信股票配资-在线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